新闻报道

与McBride教授对话马克思——第68次“马哲论坛”综述

2019年3月8日下午14:00-17:00,第68次“马哲论坛”在人文学苑3号楼109会议室举办。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杨学功教授,主题为“与McBride教授对话马克思”。教研室老师、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与了论坛。论坛由张梧助理教授主持,丰子义教授致辞。
在报告的开始,杨学功教授介绍了本次访美交流的性质。本次访美计划由北大“文科博导短期出国项目”经费资助,主要任务有三:一是对杨老师指导的博士生赵珺宇的博士论文《亲属关系与原始社会结构》研究进展进行检查和指导;二是与外方合作导师William Leon McBride就双方学术进展与研究成果开展对话和研讨;三是与美国普渡大学相关学术机构就研究生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今后深入合作方向等进行洽谈和讨论。本次杨老师的报告主要集中在与外方合作导师William Leon McBride的对话交流上。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杨学功老师简要介绍了外方导师McBride的个人情况。McBride教授上世纪60年代初从乔治城大学本科毕业后,受富布莱特基金资助到法国留学。1962年夏天曾与一位到法国学习的苏联交换生瓦伦丁·索科洛夫交往,随后几年又与南斯拉夫实践小组的哲学家们熟识,并参加他们在科尔丘拉岛上举办的哲学夏令营。此后在耶鲁攻读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曾短期在耶鲁大学哲学系工作。1973年转到美国普渡大学工作至今,由于突出的学术和工作业绩,前几年被授予汉森杰出教授。其主要著作有Fundamental Change in Law and Society:Hart and Sartre on Revolution,The Philosophy of Marx,Sartre's Political Theory,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等。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杨老师谈了与McBride对话的第一个主题“关于马克思的理解”。杨老师首先指出,在西方主流学界长期存在一种偏见,很多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不是一个哲学家,McBride则是为马克思哲学家身份正名的先行者。随后,杨老师介绍了与McBride就马哲学界长期存在的“断裂论”对话交流的情况。杨老师认为,不管是阿尔都塞的“断裂论”,还是苏联那种隐性的断裂论——“转变说”,即认为马克思早期思想是不成熟,而晚期思想才是成熟的,都不能很好解释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实。杨老师致力于利用“哲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两个概念来接连马克思的前后期思想。McBride的观点与杨老师相近,他也不同意阿尔都塞的诠释,认为“断裂论”是夸大其词。虽然随着时间推移,马克思对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兴趣,但并不是断裂,因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大量关于贫穷,关于资本使人异化,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而这些主题仍然出现在《资本论》中,所以在《手稿》与《资本论》之间有明显的关联,并不存在“断裂”。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杨老师介绍与McBride就“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理论”进行的讨论。杨老师认为,把阶级斗争夸大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观点是错误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中,生产的观点优先于阶级的观点,阶级和阶级斗争都是一种历史现象,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McBride认为,阶级斗争的观点虽然很重要,但是以为阶级斗争的观点可以解释全部历史却是错误的。马克思生活在英国,见识了很险恶的阶级斗争事实,阶级斗争的观点也在《共产党宣言》中以过分欧洲中心论的方式被提出。阶级斗争在人类文明短暂的历史中,甚至在当今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阶级斗争的概念也必须被重视与重释,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核心的观点。杨老师和McBride均认为阶级斗争并非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首要观点,暴力革命也并非通向社会变革的唯一方式,但是阶级分析方法作为社会分析的一种工具,例如在揭示中国与美国都存在的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中,依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效应。
围绕着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杨老师提到国内一些人提出的“私有经济退场论”,并批评这种论调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杨老师认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判断所有制形式好坏的根本标准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并非任何形式的公有制都是好的,也并非任何形式的私有制都是恶。事实上,马克思所描述的未来社会所有制即“社会所有制”,至今并没有在真实的历史中出现过。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而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未来社会所有制,应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McBride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对未来社会做具体的描述,当然马克思从来没有忽视社会作为整体的概念。比较清楚的是,马克思并不热衷于国家所有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全世界工人联合起来,这种设想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也许返回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我们依然无法弄清楚他真实的意图是什么。
双方还就社会革命等相关问题上进行了对话。杨老师赞成马克思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认为历史发展是不能超越阶段的。革命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革命也不能主观随意制造。McBride认为,如果过度无视革命的作用,可能会陷入到决定论的危险境地。当然,McBride也认为,马克思把历史视为一个可以被理解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也认可人类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此外,杨老师还与McBride教授讨论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但是限于时间,没有来得及在这次论坛中具体介绍。
总体而言,杨老师对这次与美国普渡大学McBride教授的对话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双方在多个议题上进行坦诚而深入的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报告的尾声,杨老师对在场的博士生、硕士生提出建议,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北大和国家留学基金委所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中去。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8级硕士生 钟晨宁供稿)
  
20190312140527_照片一.jpg   
20190312140532_照片二.jpg   
20190312140537_照片三.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