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第50次“马哲论坛”简讯

2015年11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杨生平教授在人文学苑3号楼109会议室做了题为“话语理论与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报告。这是“马哲论坛”第50次活动。教研室老师、进修教师及全体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丰子义教授和仰海峰教授评论,杨学功教授主持。
杨生平教授的报告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他指出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话语的引领作用。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一直受西方话语主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在与西方主流话语的纠缠中存在与发展的,我们需要话语形式的创新和转型。为此,他对话语理论的建构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析:第一,什么是话语。话语是通过对同一事物不同表述所形成序列的整体研究之后,提炼出的关于这个事物的书写和言说。第二,话语实践。话语是一种力量,影响事物、人的行为和社会发展,可以演绎出新的观点、看法、形成话语连续系列,可以在不同领域延伸生长。第三,影响话语的因素。包含政治因素、经济力量、话语控制和真理意志等方面。第四,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首先,话语建构有规范的体系,这是话语的学理性;其次,话语建构要联系生活,这是话语的现实性;再次,在新话语的创造中,要学习批判西方的话语体系。
报告结束后,教研室师生就“话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知识分子在话语建构中的作用”、“话语宰制下如何进入话语讨论”、“话语转换对学术研究的意义”、“话语创造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与杨生平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拓展和深化了相关问题的理解。
最后,丰子义教授充分肯定了话语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认为杨教授的讲座信息量很大、视野很开阔、学术性强、治学方法富有启发性,认为我们既要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也要关注生活,具有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仰海峰教授进一步引申报告的思想,认为话语的转换表征了理论思路的转换,话语不只是形式,而是从内容和思路的转换中产生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5级博士生周巍卫供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