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会议报道:“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暨纪念黄枬森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今年适逢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黄枬森先生(1921.11—2013.1)逝世周年。为深切缅怀黄枬森先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理论创新方面的重要业绩与思想风范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人学学会、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等单位,于202349日在北京大学共同举办“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暨纪念黄枬森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黄枬森先生对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重大贡献”为主题,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黄枬森先生家属7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场1

北京大学会场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高度评价了黄枬森先生的学术地位与理论贡献王博教授深情回顾了自己与黄枬森先生的交往点滴,并指出黄枬森先生的学术主线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术基础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致力于探究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学理哲理”。同时,黄枬森先生在多个方面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领域其学术造诣和思想风范堪称“大先生”,而作为后继学者应当以传承的方式推进创新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在致辞中从“学科”到“学风”从“学风”到“学人”概括了黄枬森先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留下的宝贵财富

王博

王博教授致辞

程乐松

程乐松教授致辞

与会学者深切缅怀了黄枬森先生的学术品格与精神风范。90岁高龄的张翼星教授、86高龄的赵家祥教授,共同追忆了黄先生自1943年西南联大以来,七十年如一日,献身哲学的治学精神和守正创新的治学之道。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郝立新教授从四个方面概述了黄枬森先生的精神风范第一专注笃信的治学精神第二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第三勇于探索创新的研究精神第四宽于待人的博大胸怀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认为黄先生真正做到了“真信”、“真学”、“真用”的结合推动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性发展。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范文教授、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杨金海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文兵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崔伟奇教授等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在黄枬森先生身边的求学经历普遍感怀黄枬森先生守正创新的学术精神与温润如玉的大先生风范

与会学者深入讨论了黄枬森先生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创新,普遍强调黄枬森先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安启念教授等总结了黄枬森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与人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仰海峰强调黄枬森先生参与并支持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已成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他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守正创新文化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院长吴向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等人,高度评价了黄枬森教授对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对哲学学科建设产生的广泛而深远影响,并且对今天我们按照二十大精神,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观、方法论,仍有重要启迪意义。

在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概括了黄枬森先生的哲学贡献历史地位与现实启迪意义。他指出,黄枬森教授的哲学贡献,集中起来就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四大哲学创新:(一)在马克思主义文献学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开拓;(二)首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论;(三)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守正创新文化观;(四)人学的新奠基。黄枬森先生的理论对新时代哲学研究的启发体现在四个重要生长点上:一是在马克思主义观上的守正创新论;二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上的坚持发展论;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上的体系创新论;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上的哲学基础论。这对我们今天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从哲学高度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仍能起到很好的理论铺垫作用。

王东2

王东教授总结发言

“朗润春深燕园东,纷纷桃李忆黄公。一生哲思贯一道,三宽长者立三风。甘坐冷凳穷经典,敢违时宜守正宗。岁寒才知松柏寿,求真方得大从容。”北大哲学系青年教师张梧的这首七律,表达了与会学者对黄枬森先生共同的深切缅怀。

图片包含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撰稿:王玥  徐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