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讲座综述 | 历史性研究能否是系统性研究?(Can Historical Work be Systematic?)



DSC00021s

2023年4月10日周一晚7时,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Anglophone Beijing Colloquium(ABC)系列哲学研讨会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会议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Andree Hahmann主讲,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Sebastian Sunday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多所院校机构的近二十位学术同仁参与,赢得了热烈反响。

DSC09976rs

DSC09981rs

ABC系列哲学研讨会面向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在京哲学学者,在Sebastian Sunday、Ivan Ivanov和蒋运鹏的提议下创立,当前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承办,旨在为北京各院校系所的英语哲学学者搭建分享、交流、联络的平台,共促学术探讨,增强学界联系。

DSC09979rs

DSC09974rs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历史性研究能否是系统性研究?》(Can Historical Work be Systematic?),主讲人Andree Hahmann教授就哲学研究工作的历史性与系统性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哲学史研究的两阶段模型,并主张将哲学的系统性要求放到历史中加以考察。系统哲学研究似乎将原创性与系统性作为两大标准,以无需关注历史权威为由而拒斥哲学史。但其实各种文明中都不乏将诠释和评注作为哲学学术的主要活动方式的时代,近代史上莱布尼茨这样的哲学家的活动更是表明,评注并不与哲学思想的原创性或洞察性相矛盾。Hahmann教授最后指出,哲学的历史性与系统性之间的对立,本身就是一种有待辩护的哲学建构,这种建构在当代英语世界出现,隐含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分析哲学在康德传统下的科学化取向。这种对立建构本身的时代性和隐含前提,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DSC00013rs

DSC00009rs

讲毕,主持人Sebastian Sunday教授感谢了Hahmann教授精彩的讲座,称赞其借助历史揭示出了“历史性研究与系统性研究相对立”这一建构本身的系统性问题。随后,与会学者围绕讲座内容进一步深入讨论。北京大学的隋婷婷就系统性研究的范围提出疑问,将哲学理论应用于新领域或新问题这种做哲学的方式,同样不属于哲学史,是否就属于系统哲学研究的一部分。清华大学的唐浩援引二十世纪哲学家塞拉斯的事迹及其化用的康德的名言,“哲学史无哲学则空,哲学无哲学史则盲”,向主讲结论致以赞意。北京大学的Julius Schö​nherr就主讲内容中对于哲学史—系统哲学这一对立模型过于模糊的批评提出挑战意见,认为模糊不清也许反而是这一模型的优点,因为它允许人们在只关心历史上的哲学家实际说了什么和只关心观点本身是什么这两种极端之间寻找平衡。北京大学的Matteo Ravasio援引音乐史中关于康德音乐观的研究案例,指出历史性研究与系统性研究之间常常难以划出清晰的界限。商务印书馆的龚李萱继而对比了以道德感受为主题的康德研究,认为如何叙述哲学史本身就蕴含着叙述者对于特定系统性哲学主题的态度。中国科学院的吴东颖就讲座中康德与系统性哲学的关系发起追问,希望借助明确的事例澄清历史性与系统性的内涵。清华大学的蒋运鹏对系统哲学研究是否应归于康德传统这一点质以疑问,指出系统性并非康德哲学所专有,历史性与系统性对立这一哲学建构的溯因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主讲人Hahmann教授对上述讨论一一做了回应或评论。此外,来自北京大学的钟盛阳、王昱洲、李文琪,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Ivan Ivanov,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梶本尚敏、Russell Meyer等多位学界同仁,亦出席参加研讨。

DSC00002rs

DSC09982rs

ABC第一次会议在友好、专业、热烈的思想碰撞中落下帷幕。系列研讨会后续第二次、第三次会议的日程业已确定,主讲内容将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微信视频号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同时通过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B站官方账号提供录播。未来,在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支持下,ABC还将创立特别研究小组,策划包括研讨会在内的更多活动,并在北京的多所哲学院校机构之间轮转举办。

DSC09983rs

DSC09986rs

DSC09999r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