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第93次马哲论坛综述



徐长福教授:唯物史地观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三个世界理论

 

2023年6月2日15:00-17:00,北京大学哲学系第93次马哲论坛在人文学苑3号楼109会议室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唯物史地观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三个世界理论”,主讲人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徐长福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老师、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张梧老师主持。

徐长福教授首先回顾了本次讲座的缘起,并讲述了自己对于“唯物史地观”的理解。徐长福教授指出,学界以往主要是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较少从地理角度去阐释不同社会、国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并将之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然而唯物史观既包含了纵向的历史时间维度,又包含着横向的历史空间维度,后者往往被学界忽略,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和阐发。徐长福教授也指出,唯物史地观也不同于大卫·哈维提出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哈维没有呈现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原貌,而是提出一种后现代的政治话语。此外,徐长福教授也谈及唯物史地观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如果说世界历史理论侧重全球化理论,那么唯物史地观则强调唯物史观中的“史”本身就包含着重要的地理维度。

接着徐长福教授勾勒了唯物史地观“一体两翼”的理论形态。所谓“一体”是指社会结构论,即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构成的社会总体结构;“两翼”是指“时间翼”的社会发展论和“空间翼”的社会互动论,因此唯物史观既是历史观也是地理观。徐长福教授着重论述了唯物史观空间翼的基本内涵:首先,全球社会互动的原动力是机器生产方式和世界市场;其次,全球社会互动具有先发后进的时差。再次,全球社会互动的基本模式是非对称和相互作用。最后,全球社会互动的大结局是共产主义。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徐长福教授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三个世界”理论。在两人的思想语境中,第一世界主要是指英美法德加上部分西欧国家。随着第一世界向外扩张,部分欧洲国家(如俄罗斯)形成了第二世界。在欧洲和北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共同构成第三世界。通过回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于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问题上的看法,徐长福教授为我们呈现出两位思想家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出路、三个世界的互动关系以及世界革命等重要问题上的复杂观点,引人深思。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徐长福教授根据国内社会结构的四个方面,阐发了唯物主义的主导原则和以辩证法为内容的革命实践关系,结合三个世界中不同国家的历史命运,阐述了在国际互动结构中工业革命、社会革命、政治革命和哲学革命的相互关系,反思了历史事实与理论框架的冲突。同时针对唯物史地观的物质生活决定其他三种生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四种革命之间反向决定关系如何可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发人深省。

在讨论环节丰子义教授认为,徐长福教授的讲座主题和内容令人耳目一新,深入发掘和阐释了唯物史观中的地理维度。徐长福教授呈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地理维度上的思想原貌,拓展了学界研究中国问题的视野与方法。杨学功教授认为,本次讲座“别出心裁、独抒己意”,徐长福教授运用高超精妙的语言文字,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文本入手,集中阐发了蕴含于其中的地理学意蕴和全球秩序观,很有启发。张梧老师认为,徐长福教授的唯物史地观具有“地区类型学”的风格,即由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各个地区形成了表征社会发展阶段与水平的“类型”,如三个世界的划分即三种地区类型,第一世界内部的英法德三国也是三种不同的地区类型。基于地区类型学分析,徐长福教授的唯物史地观在如何把握空间概念、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如何理解全球互动、如何理解所谓的“欧洲中心论”等问题上做出了富有原创性的理论阐释。

之后,参会同学就如何进一步理解唯物史地观的相关问题与徐长福教授进一步交流,讨论环节将论坛推向高潮。

 

(哲学系2020级博士生牛牧晨、王钰涵供稿)

TOP